神秘的“鄡阳”是不是能改写鄱阳县和都昌县的历史呢?-视点

来源:个人图书馆-临鄱近水 时间:2023-06-04 16:33:44

有人把古县渡称之为鄱阳的古县城,那么在古县渡之前,饶州的治所鄱阳又在哪儿呢?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说的人多了,那么就成了真的。其实,饶州的历史,也是故事,这些故事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后人也不可能知道发生在前人身上的真相。出于教育和社会稳定等各种原因,历史,只能说大概的真实,而无法做到绝对真实。尽信书,不如无书。


(相关资料图)

沉鄡阳浮都昌,鄱阳湖底的神秘古城

都昌人说,都昌有双钟山,鄡阳山在他们那儿,他们那边作过饶州县城。其实有一个地方也有双钟山,还有番水,更符合饶州古县城的说法——这个地方就是鄱阳县 凰岗镇。大家都知道,饶州是由长沙王吴芮号番君而来。番郡因为一些原因的迁移,使得名字上加了一个阝,成了鄱阳。而古县渡并不是古县渡,而是过县渡演变而来。“古县渡位于鄡阳山以南,番水以北,古人就创作了一个新的字——鄱”,鄱字的产生,其实是误打误撞的结果。笔者认为,是因为鄡阳主政者番君迁出后,这样鄡阳和番地合二为一,才形成了鄱阳的名词。

为什么鄱阳是由鄡阳演变而来?鄡阳有两个双阝。番君都城从鄡阳山下,顺昌江而下,过了鄡阳的东门(现在凰岗东门渡),这样产生了一个“过县渡”的地方。之后,再迁移到现在的鄱阳县城,于是才有了古县渡的乡镇。的确,古县渡曾经是县城所在地,但是古县渡之前,鄱阳的县城应该在今天的凰岗镇鄡阳一带。郭璞峰,又称鄡阳山,与之对应的是双钟山,山脚下居住的是吴姓。所以说,鄱阳最早的县城是凰岗东溪乡才对。

吴芮,创建的鄱阳县是 江西最早的一个县,这个县以前称之为鄡阳。有鄡阳山(郭璞峰)、双钟山(座山),以及鄡阳山(郭璞峰)、双钟山(座山)下的吴姓人为证。另外是因为鄡阳经番水(昌江河)迁移,才形成了鄱阳。

研读凰岗镇徐和仲老师的文章,小编也似乎发现凰岗不简单。以下是徐和仲老师的文章,大家可以细细品。

文/徐和仲

凰岗的天然屏风――郭璞峰

,俗称郭璞尖,坐落在鄱阳、乐平和景德镇昌江区三地交界之处,主峰海拔453.5米,南北向,共有五个尖峰,当地人们称它为“五虎狼牙山(依山势走向排列为白虎、披鬃虎、铁兰虎、卧虎、船舱虎)”。郭璞峰晋朝以前又叫“钵钵尖”。东晋以后,大文学、玄学家、书法家官居著作郎和尚书郎的郭璞隐居此地,后人便将“钵钵尖”改称

郭璞峰

。郭璞峰还有一个神奇的名字――“鄡阳山” 。 道光版《鄱阳县志》载:“郭璞山,在和南乡,去城东北百里,自万斛山发脉而来,延亘五十里,峰峦峻拔,晴云如练。东抵乐平静里乡。为诸山冠。相传郭璞寓此。一名鄡阳山。”

当地老人说,秦时,鄡阳山下统称“鄡阳” (现在的神山坞、排上、上炉、下炉、石板桥、、刘家坞、鄡阳、七门楼这一带)。现统称东溪。说是秦时的鄱阳县城就设在鄡阳,后来迁走。关于迁县治如今还有一个传说:“当时为迁县治争论不休,于是就想去了用秤称土的办法,何处的土重(比重) 就在何处设县城。

"饶州

佬’ 调皮,在土里掺了沙石,而 "鄡阳’人老实硬用黄土称,结果输给了"饶州佬’ ……”。当然迁县城一定是政治、军事上的原因。虽然,这个传说非常滑稽,但是它告诉了我们秦时的鄡阳确立过县治。公元二零一零年出版的《鄱阳县志》第三章第一节收录了关于秦时县治在何处的注释中有三种说法:“一说在今鄱阳;二说在今古县渡;三说在今郭璞峰下。此说出民国《鄱阳县志稿》中的"县治沿革考’ (江思清原作,曹锡福校正) ,谓秦时县治在"今日之鄡阳’,亦即郭璞峰(按今称郭璞尖) 下。”

“鄡阳” 三面环山,群山峰峦突兀,山势嵯峨,青松苍郁,前有蜈蚣“水星” 拱照;后有望军尖(双钟山) “辅弼星” 扶佐;左有鄡阳山“亷贞作袒” ;右有狮山天马守水口。传说昔日的

鄡阳城内风景优美,井然有序。清泉湾奔环流、修竹遮天蔽日、古木耸立参天、翠鸟高歌欢唱、嫩草飘柔妸娜、鲜花万紫千红。阴雨时,云雾缭绕,亦真亦幻;天晴时,彩霞绚丽,斑驳陆离。当地人们把古“鄡阳”堪称为“世外桃源” 。

据说秦汉时居住“鄡阳”的有王氏、江氏、刘氏、竹氏、黎氏、张氏等。

如今还有“王三千,江八百” 之说。“鄡阳”辖区内王氏最多故又名“王岗” 。如今人们把凰岗误叫成“王岗” 就是这个原因。(“凰岗” 始称于公元924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走水路从羊澜渡上岸去“王岗” 必经过河东村。“州司马第” 门口有一花岗岩石拱桥自古至今都叫王家桥。

这座桥是通往乐平等地的古战道。王氏当时在“鄡阳” 兴旺了一段时期,下炉村至今还流传说:“弄头弄尾三百两,石头堂厅一千斤。” (喻王家财大) 。但后来慢慢败落,最后一家王氏民国时还居住在如今的上炉村,当地人称他为“王茎蔸仂” (喻姓王的只有他一根独苗) 。江氏在元朝之前就不知去向。但如今上、下炉这一带还有江氏的遗迹。蜈蚣山下有很多江氏的古墓,吴家边(学堂村) 的后畈叫江家畈。一九八五年,郭璞峰山脚下的神山坞村的张文煌的父亲张老建房时挖到一座下沉了的古墓,八十五岁张老回忆说:“墓里有一块墓誌,墓誌上隐隐约约可看到墓主为"刘公赞X’ ;并有时间"汉X年’ ” 。如今张老家门口的围墙上还有那古墓的坟砖。张老还告诉我前十来年还有江姓人来这里寻找江氏人家。来人说是伟人家里人。现在的东溪小学原居住竹姓。东溪的“东岳庙”是竹家始建。

“鄡阳” 古时车水马龙,四通八达,北通浮梁、婺源、安徽;东达乐平;南去饶州;西至都昌、九江。“鄡阳寺” 东、南两面各有一座古老的花岗岩石桥。称太平桥和皇龙桥。两桥都是凰岗至乐平的古道。能行车、马。

“三百面铜锣,四百面鼓,四十八台菩萨中间舞,一千二百驮灯手,……龙头到了羊澜渡(今昌江凰岗大桥下) ,龙尾还在谢神坞(今蜈蚣山下荞麦坞)” 。这首民谣一直在凰岗流传。扬龙灯直古以来在凰岗就盛兴。凰岗的龙灯别出一格,每板灯或五或七或九盏“火” ,分或二或三层。每板灯的最底层灯扎成花钵形;最顶层扎成花瓶形。瓶中插“花” 、“ 鸟” 。造形有“喜鹊啄梅” 、“ 凤戏牡丹” 等,最吸引人的当然是“猴子打棍” 。两只猴子面对面摆好了架式,随着驮灯手的脚步节奏在比武。若得人捧腹大笑。可见昔日的 “

鄡阳”是如此的繁荣昌盛。

如今上炉、下炉、学堂村这一带还保留了一些古县城的遗迹。下炉村北,学堂村南的一畈田叫北门。是当年县城的北门。下炉村东有一处叫十亩花园的地方,下炉人称此地是当年古县城的花园。下炉还有一处名 “鹿角(我们凰岗方言读"ɡè’)” 的地方,当年在县城的东面设“鹿角” ,用来防御敌侵。

“鹿角”在古代战争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军营遭到敌军骑兵的偷袭。骑兵以其速度快、灵活和杀伤力大成为偷袭营寨的常用兵种,因此通过削尖的木棒而制成的木栅栏即“鹿角”,可以有效防止敌军骑兵的冲锋。并且有些军营的鹿角上绑上一些铃铛,在敌军步兵移动鹿角时可以为守军提供警报,及时有效地防止敌军对本军营寨的袭击,大大提高了军营的安全性和防偷袭性。文革前下炉村中有古县城遗留下来的大旗杆墩。

一农户在耕地时发现数块古铸兵器的金属块(老人们说是乌金砖),传说上、下炉居地,原各有一铸兵器炉,因而得名上炉、下炉。现在的上炉黄氏是明朝先祖富一公先迁入下炉,再由下炉迁入上炉的。上炉村南如今还有

“鄡阳寺”古遗址。“

鄡阳寺”当年比现在的 “东岳庙” 香火还要旺盛。

古县城北门有一座“环宇记云学堂”

后称“申明亭” 。“环宇记云学堂” 是番阳首任县令吴芮公读书处,子孙在此安家称学堂村,后迁浮梁

覆釜,数年后又自覆釜仍迁学堂。传到五府君讳得政由学堂村迁不二里远的执礼桥,传到百六公再由执礼桥复迁学堂村至今。宋理学吴月湾先生就是百六公曾孙。神密的吴氏迁来迁去原因不得而知。

越灭吴后,将王室成员大批发配到边远偏僻之地。罗泌在史籍《路史》中记载:越灭吴,勾践流放了夫差仅存的三个儿子(太子友、姑蔑、王子等三子,早被越人俘虏至越,传闻已被杀)。夫差的新太子叫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婺源。如今,竟繁衍发展成今日江西吴氏中最古老的一支。秦汉以来的鄱阳吴氏,就是吴鸿的后裔。吴鸿是夫差之子,夫差是诸樊嫡长孙,可见鄱阳吴氏与季札后裔延陵吴氏同宗异支。鄱阳吴氏传到北宋,出了个进士叫吴伸,官至提点刑狱。吴伸后裔传到吴得政时,又迁居执礼桥。元朝有裔孙叫吴仲常,中进士。传到明清,人才辈出,明朝见于史籍记载的有进士吴镛、举人吴霖等二十四人,清朝名见经传的有进士吴焯、举人吴邦宁等十四人。吴鸿在江西的后裔,还有

鄡阳山下吴氏……。

可见,鄡阳山下学堂村吴氏是太子吴鸿的后裔,早在秦汉时就在

“鄡阳” 古县城北门居住。据吴氏家谱记载古“

鄡阳” 还有鄱郡古迹“刺杀岭、将台下、千头坵”,此古迹与“浮州寺” 、“英布城” 古迹相提并论。“鄡阳” 居地,在江、王迁走后,在上、下炉黄氏迁来之前,居住的是凰岗塘头方氏(现居住狮子山尾) 。

方氏家谱记载:“珪七公始迁鄱阳祖也其上世祖居河南職方豫州地周時為宜王卿士功載采芭篇後世屬遷而至睦州世為睦州人唐元英先生隱居鑑湖六世孫昞居祁門又為祁門人昺之子圭為宋禮部尚書圭生迪迪懌生遷浮梁則公曾祖也皇祖廷實公諱芳官南薹禦史

宋高宗時以直諫顯皇者有信公諱中官河南採訪使公諱雷字满陸其中子 也任武郡太守居官精勤峻潔常以不負君不尋先自方下車訪政有不便於 民者悉釐之條其大者於朝

馴至利無不興害無不去民愛之如慈父母境內大治廷朝甚倚重之後以事忤權貴人思 中傷之公曰人苦不知足耳知足不尋於是解組歸惟以詠歌自適聞鄱陽鄡阳山之勝地而訪游焉山於鄱東境為最高可望百里之遠上有郭璞煉丹爐相傳晉郭璞曾居於此故又名郭璞山公攀蘿徑登其絕嶺望見山下數里林木蔚然而深秀……”

塘头方氏,方雷公的后裔。元末明初珪七公自浮梁中巷大街迁

鄡阳山下鄡阳村。

“鄡阳”隐藏了许许多多的秘密。古怪的和楷链:蜈蚣山、鸡公山、毛狗山、巨网山、尖刀山、石板桥、烂泥坞、鸡公桥水库。它们有趣的相互制约着。神密的“刹杀岭” 、“ 将台下” 、“ 千头坵”、“东辽子” 墓、“愚谷次” 石刻、“三十六龛和尚墓”、“黄龙、郭璞、临济、正宗” 的合碑。这些神密的古迹,等待我们去进一步去探索挖掘。

“鄡阳” ――鄱阳古县城将以它的神密成为江西省森林公园郭璞峰的靓丽的景点。凰岗正在开发的“冶陶村” 也将为鄱阳古县城遗址增光添彩。

如果鄡阳就是今天的凰岗镇境内,那么都昌和鄱阳的历史就改写了。值得一说的是,凰岗镇境内的东溪区域有鄡阳村。鄱阳县东大门凰岗镇,是景德镇、乐平和鄱阳三点交界处,水陆畅通,更加符合古代王城的要求。凰岗是不是古鄡阳的所在地?如果是,那么都昌和鄱阳的历史就要改写,小编是鄱阳凰岗人,隐约中发现凰岗就是鄡阳。

欢迎网友广泛讨论,谢谢!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jiaoyu.gan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邮箱 : 435 226 40 @qq.com